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30日在清远市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清远市市长温文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清远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1]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凝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奋进之路,着力发挥距离大湾区中心城市近、发展空间大、生态条件好的比较优势,以担当作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思路更清、举措更实、底气更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工业投资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8%。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抢抓机遇、深挖潜力,积极推进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进一步激发。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新增“千亿级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数居全省第1。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建成标准厂房100多万平方米、落户企业近480家,打造中国快时尚智造基地成为业内共识。分行业、分类别召开16场产业发展座谈会,引导同行企业协同发展、抱团发展,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8+1”产业集群[2]逐步形成。
——过去一年,我们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全力以赴抓落地、促投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市“一盘棋”统筹要素保障,“挣”得用地指标约1万亩,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2138亩,新增债券资金155.5亿元,有效解决用地、资金难题。磁浮旅游专线上线试运行,佛清从高速北段通车运营,清花高速建设全面铺开,北江千吨级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全面完成,国能电厂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快速推进,雅迪华南基地正式开工建设,15项重点电网项目建成投产。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稳预期促发展,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统筹应对,全面落实国家、省系列稳经济政策,出台激发企业活力59条、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31条等政策措施,举办27场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4.3亿元,经营主体数量增长5.4%、突破30万户。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26.9%,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率排全省第3。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清远一桌菜”和“百家特色餐饮名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限上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32.4%和25.2%,接待游客1610.3万人次、增长57.3%,旅游总收入166.5亿元、增长82.6%,创历史新高。强化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7%、实现“九连增”,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6%和10.4%,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
(二)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3],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全省率先建立“市领导挂点县镇”工作机制,1个县、7个镇、61个村纳入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佛冈水头镇打造典型镇做法、连山石坪村“三地活化”经验受到省委高度关注。集中力量发展五大百亿农业产业[4],一亩田、丰农控股、京东、先正达、省盐业集团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进驻,五大产业综合产值增长超30%。探索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携手百农国创、腾讯,以科技和数字化赋能25个乡村特色产业和200个乡村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创新出台农产品气象指数、价格指数保险方案。美丽圩镇、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6个乡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实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行动,建成“四好农村路”[5]超300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宗。守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复耕撂荒耕地1.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入选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99笔2.35亿元,1258个集体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连樟样板区建设有序推进。实施驻镇帮镇扶村项目752个,引导产业帮扶资金26亿元。深入实施“雁归计划”[6],吸引近7500名大学生返乡入乡。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5年位列片区第1。
(三)持续激活存量做大增量,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工业匹配度提升成效明显,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20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2%,新增匹配度优质企业97家。园区“2+1”“3+1”主导产业[7]体系加速构建,连南产业园晋级为省级产业园,全市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和7.6%。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举办“芯时代”汽车电子供应链大会等8场大型招商活动,迅速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招商工作精准度和成功率不断提升,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396个、总投资金额814亿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企业达514家,获得省科学技术奖7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1%,英德获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国资国企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1%和50%。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落地产业基金3个,实体经济贷款余额增长16.2%,广康生化成功上市,近4年累计新增A股上市企业数居全省第6。继广州、深圳之后,全省第三个获评国家“千兆城市”[8]称号。
(四)抓紧抓实产业共建协同发展,广清一体化不断深化。清城、清新、佛冈纳入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三园”[9]管理机构进入实体化运作,广清园北部区域、广德园中南片区、广佛园二期加快开发建设,园区综合环境和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功能布局持续优化,新开工项目42个、投(试)产项目52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税收分别增长15%和9.8%。交通互联不断提速,永清广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广清城际北延线车站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南延线加快建设,京港澳高速佛冈至广州太和段改扩建工程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清远中大时尚科技城至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商务专线成功开通。广清营商环境持续协同优化,629项事项实现跨城“自助办”、2871项事项实现跨城“专区办”。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完善,301所学校、43家医疗机构与广州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建“粤北精准肿瘤医学中心”,与省中医院建立“院地”合作新模式。
(五)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完成林分优化23.5万亩、义务植树818万株,全市在册古树名木实现保险全覆盖。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清城区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阳山岭背创建成为省首批森林城镇。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优化细化大气污染防控措施,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标,AQI优良率提升3.5个百分点。强化污水治理与水质保护,新建、改造县镇污水管网568.4公里,建成碧道42.3公里,2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90%,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全省前列,获得省河湖长制考核优秀等次。持续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强化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运营管理。深化与中铁文旅合作,北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高位推进,旅游客运码头、北江两岸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聚集区等加快建设,完成船舶LNG动力改造17艘。全力推动长隆项目加快建设,广东旅控、祥源控股、均瑶集团、复星国际等一批头部文旅企业纷纷布局落子,新增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连山、连南累计引进总部企业240家,连州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连南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城市魅力活力更加彰显。第十六届省运会暨第九届省残运会圆满收官。充分利用体育中心等场馆资源,举办8场大型演唱会,有效展示清远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知名度。通过为9位深耕清远的企业家拍摄宣传短片、筹拍电影《大山飞出的金凤凰》等方式,积极讲好“清远故事”。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提升城市功能配套,与华南理工大学、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开展合作,对市区一江两岸、广清大道沿线、东城、旧城、飞水等重点片区进行全方位改造提质,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产业规划,主干道风貌提升工程全面启动。燕湖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四馆一中心”[10]全面建成,湖城大道、清晖南路、职教一路等建成通车。省职教城周边公共配套和环境持续优化,综合服务体建设加快推进,市人医省职教城门诊部正式启用,新增4条快线公交。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4个,整治背街小巷342条、微改造单体楼256座、新建口袋公园10个,全市756个小区全部完成“撤桶”。
(七)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全市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8%。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举办首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开展“三项工程”[11]技能培训2.2万人次、“一针一线”[12]培训5800多人次,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2179户。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持续改善,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5所,新增学位2.8万个,成功举办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活动,英德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通过国家考核评估,居民医保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社会救助政策措施不断完善。8个县(市、区)均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书香清远”建设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6%和6.5%。森林防灭火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刑事治安警情下降24.2%,创十年来新低。
(八)高质高效打造有为政府法治政府,行政效能和水平不断提升。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126件、政协提案471件。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实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全力支持配合省委巡视,主动接受巡视监督。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宗教、民族、外事、侨务、港澳、退役军人、双拥、信访、妇女儿童、残联、老龄、红十字、地方志、档案、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十分不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带领下团结拼搏、努力奋斗,以及广州等兄弟市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清部队和各驻清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清远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清远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运行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民间投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消费持续增长还需加力,外贸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相对缓慢,主导产业规模不足,产业集聚度低,对传统产业、房地产相关行业依赖较大。三是生态价值和潜力挖掘不够深入,农文旅等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协同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安全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仍需持续强化整治提升。五是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供给不充分,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六是政府服务效能仍需不断提升,个别部门、少数干部缺乏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精神,系统谋划工作能力、执行能力有待增强。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推进清远现代化建设,加快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进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优质项目论英雄,以有效投资较高下”,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81项,年度计划投资330.6亿元。更好发挥重大项目指挥部、并联审批工作专班作用,力促47个项目开工建设、17个项目竣工投产。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新建5G基站1200个以上,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积极争取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围绕交通、能源、水利、产业、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盘子”,持续推动优质项目扩容增量。
促进消费提质。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结合传统节假日及电商消费节,抓好汽车、家居家装、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群众消费意愿。落实房地产消费促进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培育旅游康养、文体娱乐、赛事演出等消费新热点。深度对接大湾区消费需求,加大“清”字号农旅产品推广,点亮“夜经济”,燃旺“烟火气”,支持清城、清新建设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和商品集散地。改造提升一批县域商业综合体、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完善农村电商及物流配送体系,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稳定外贸增长。全力抓好稳外贸惠企政策落实,强化重点外贸企业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粤贸全球”等各类重点展会,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优化冰鲜禽肉、新鲜蔬菜等农食产品通关流程,加大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预制菜示范企业培育力度,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启动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保障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引入一批农业、纺织服装类等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带动更多优势产业、优质产品扬帆出海。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道路交通、自建房、城镇燃气、森林防火、消防安全、工矿商贸、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充分发挥应急指挥平台作用,持续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补齐北江干流、连江等重点流域防洪工程短板,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持续加强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统筹地方债务风险管控和稳定发展,坚决杜绝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以更大力度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稳妥推进问题楼盘风险化解。
(二)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激活县镇村发展动力,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培育壮大县镇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全市县镇村挂点责任制全覆盖,层层压实责任,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工作加快落地。狠抓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找准县域发展定位,支持清城、清新、佛冈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推动英德、连州加快绿色工业化进程,引导连山、连南、阳山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提高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做优做精镇村特色产业,培育更多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打造一批“十亿元镇”“亿元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持续抓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乡环境。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下足“绣花”功夫,抓好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个,新增充电站点30个以上。加快燕湖新城中心商务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总部经济、品牌企业、高端产业项目,持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TOD功能布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扎实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13],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力争全市7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稳步推进农房建设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27条。
探索深化城乡融合改革。高质量推进广清接合片区建设,聚焦10项试验任务[14],细化制定年度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有力有序开展各项改革试点。完善人才返乡落户机制,鼓励企业家、大学生、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投身乡村建设。健全完善碎片化土地置换、撂荒耕地整合流转机制,积极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结提升推广“连樟经验”。支持连州开展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试点,推进英德浛洸镇、连州东陂镇省级城乡融合中心镇试点建设,支持清城石角镇、清新太平镇、佛冈水头镇建设城乡融合示范镇。
(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大力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15],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持续提升森林质量,抓好9个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开展林分优化18.4万亩、森林抚育30万亩以上。加快建设优质苗木储备基地。积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高质量打造3个精品入口社区和外围小镇。推进清远植物园规划前期工作,优化提升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景观,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古树公园、口袋公园。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为载体,见缝插绿,开展“五边”“四旁”[16]绿化,因地制宜推进公共绿地和美丽庭院建设,努力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三区三线”[17]和“三线一单”[18],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突出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污染联防联控,抓好PM2.5、氮氧化物、臭氧等多污染物减排。落实河湖长制,深化漫水河、乐排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治理,严厉打击稀土盗采、非法采矿等行为,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强生活垃圾、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坚决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让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清远亮丽名片。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挥绿美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力争林业产值突破440亿元。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提高林地产出率,壮大林下经济规模。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英德麻竹笋、清新中药材、连南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芦竹、山桐子、山苍子等产业发展,打造林业产业集群。开发一批“森林+生态”新业态旅游产品。深化9个市属国有林场改革,盘活林场资源资产。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抓好林地收储和造林抚育。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分级管护和活化利用。
加快北部地区绿色发展。深入挖掘“三连一阳”资源禀赋,支持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文旅康养、清洁能源、绿色轻工等产业。推进民族工业园扩园提质,高标准建设连南省级产业园,支持连山创建生态产业园。支持阳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巩固连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指导连山开展“农文旅体康”全域标准化试点。全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力争新引进总部企业200家以上。
(四)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培育百亿级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工业匹配度提升。树牢以“亩均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加强匹配度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20个以上,实现技改投资50亿元以上,力争匹配度优质企业增至380家以上。坚持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力争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5万亩以上,逐步压减低端、高耗能粗放型产业。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实现“小升规”50家以上。
持续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强化制造业“顶梁柱”作用,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深入实施工业产业“十百千”计划[19],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产业链主,推动有色金属、绿色建材等支柱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现代轻工纺织、智能家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支持消防应急、装配式建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做好供水、供电、排污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2+1”“3+1”产业体系,引导工业项目入园集聚发展,巩固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强化科技、人才、金融赋能。积极融入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圈,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家以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工程中心、实验室、技术中心等40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打造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优化完善人才奖励政策,强化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激励措施。发挥省职教城人才优势,积极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20]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稳步提升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留存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强化投融资服务,稳步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推动一批产业基金组建落地。大力扶持优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引导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更多投向清远。
提升国资国企经营效益。大力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支持国资国企围绕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做深做实主责主业,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工作,成为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有力抓手。加强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龙头企业对接,在更多新领域新赛道拓展深化合作,整合盘活国有资产资源,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力争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治理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中心工作能力有较大提升。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1],认真落实民营经济31条,支持更多优质民企挺进广东企业500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榜单,力争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2万户。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有效治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民营企业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分专题、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政企互动交流,积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让企业家能够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五)紧抓省重点支持主平台建设机遇,努力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中争创示范,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
提升主平台承载力和吸引力。积极参与广州都市圈建设。持续优化新一轮广清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提升“一区三园”管理效能,推动中大医学创新园、黄埔材料研究院等项目动工建设,力争新签约落地项目40个、投(试)产项目35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促进清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提质发展,支持连州和佛冈创建省级高新区、阳山申报省级产业园,积极探索双向“飞地经济”[22]等合作模式。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高水平推进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建设,启动二期开发及基础配套项目,推进棉纱棉布交易大卖场、数码印花产业园、共享智造车间、时尚设计园4个重要支点建设,进一步擦亮“中国快时尚智造基地”品牌,高质量打造“万亩千亿级”制造业大平台。
深入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持续优化招商机制,全市“一盘棋”统筹招商项目布局,建立健全“产业地图”“招商地图”,研究出台招商中介奖励政策,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积极走出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城市,精准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健全招引项目落地机制,主动做好全过程跟踪服务保障,推动优质企业项目落地达产。力争全年引进产业项目300个、投资50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以上。
构建内联外通交通网络。大力实施“三铁工程”[23],力争广清城际北延线建成通车,确保磁浮旅游专线正式运营。协调推动永清广高铁尽快动工,加快推进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工程、清花高速、汕湛高速连接线等建设。积极推动佛江高速北延线、韶贺高速等早日动工。加快国省道项目建设,力促广清大道南延线扩建工程尽快启动,强化广清交界区域普通公路衔接。有序推进滨江流域综合整治、连江闸坝处置、白石窑一线船闸试运行,完成飞来峡作业区一期工程,推进市区交通综合码头、沙口作业区公用码头等项目建设,促进沿江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对照大湾区提升营商环境。落实好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广清营商环境一体化,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拿地即开工”“并联审批”“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改革质效。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拓展“一网通办”范围,实现市县级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0%以上。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升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退出服务。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群众有感。
(六)坚持以工业思维、系统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做好清远“土特产”文章,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
巩固拓展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驱动五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全产业链提升。抓好农产品品控质量,逐步建立完善品牌溯源和质量标准体系,充分挖掘产品附加值,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加快麻竹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强化设计赋能,抓好城市客厅建设运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讲好“清远好风土”品牌故事。通过积极申报“圳品”[24]、与头部商超开展产供销对接等,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力争五大产业综合产值增长20%以上、2个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桂花鱼、魔芋、西洋菜等特色农业,积极探索“五大百亿+”,推动清远农业朝着千亿级产业阔步向前。
加大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9.8万亩以上,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继续建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加快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预制菜示范企业。参照工业企业匹配度提升做法,建立农业产业发展要素匹配保障机制。发挥省级农业科技园、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加快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引导支持供销社、邮政等把服务网点延伸至重点农产品主产区,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加强与优质平台公司、头部企业对接合作,推进京东、拼多多、联丰、远洋物流等项目,谋划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及供应链特色园区。积极融入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支持中央厨房产业链建设。抓好存量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谋划布局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吸引更多省内外优质农产品集中批发展贸、中转流通。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落实好“一企一策”三年帮扶方案,借助数字化手段和专家技术团队优势,推动25个乡村特色产业和200个乡村小微企业迈入发展“快车道”。引导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面提升农业保险覆盖率。加快农业企业总部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不断壮大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乡土文化等“新农人”队伍。
(七)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
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编制出台《清远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品转化,打造清远旅游“一带一廊一区”[25]千亿产业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北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加快中铁文旅银盏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清远长隆首期项目尽快开园。积极打造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加快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瑶安风情旅游小镇等项目建设。强化与祥源控股、均瑶集团、广东旅控、金港集团等龙头企业对接,加快推进飞霞山、大东山、东城“和秧合社”、龙塘白云洞汽车文化公园等项目落地。加快湾区北生态文化旅游合作集聚区建设,强化与花都对接合作,优化银盏、美林湖、石角北江大堤等重点片区文旅资源,提升重点空间、沿线道路环境风貌和周边旅游配套,联合培育打造区域精品自驾旅游线路和产品,携手打造广清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样本。
持续优化提升旅游品质。抓好连州地下河、熹乐谷、新银盏温泉等重点景点景区改造提升,支持古龙峡创建5A级景区。积极推进水经济发展,实施北江游水上运力整合项目,抓好游船、码头设施升级改造。积极引进一批中高端酒店,发展精品民宿产业集群。加快全市生态旅游公路规划编制。支持“百家特色餐饮名店”做大做强,精心承接办好第六届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谋划建设特色美食街区,持续擦亮“清远一桌菜”招牌。做强旅游、餐饮、酒店等行业协会,推动全行业服务质量提升。
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挖掘用好红色文化、温泉、漂流、古道、古村等特色资源,积极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着力开发休闲度假、森林康养、研学游、工业游、房车游、低空经济[26]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旅游赛事、沉浸式旅游消费场景。深化北江两岸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加大民族文化挖掘力度,支持连山申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精心办好“七月香”“盘王节”等壮瑶民族节庆,打造少数民族文旅品牌。进一步发力“演出经济”,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用心用情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加大优质学位供给,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1.2万个以上。深入实施“强师工程”[27],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开展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持续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安全教育。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启动健康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省职教城医院项目,支持清新创建三甲医院,深化与省中医院合作、强化中医药临床核心技术应用推广,培育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竞赛项目。
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省稳就业十六条,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实施“缝纫巧手”培养计划,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精准推动扩面征缴工作,确保常住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提升城乡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水平。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长者饭堂”50个以上。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落实住房保障租赁补贴政策。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挖掘、利用、传承好清远的优秀文化资源,擦亮韩愈、刘禹锡等文化名片。以青塘遗址和岩山寨遗址为重点,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做好历史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等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推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广东段连州片区)建设。加快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深化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办好生态诗歌节、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8]“浦江经验”[29],建立覆盖精准、配置充足、服务高效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深入践行“四下基层”[30],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集中化解一批信访积案。促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加大“八五”普法力度,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持续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优化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禁毒工作。
(九)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严从实抓好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把清远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推进,确保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清远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化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强化基层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的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推动实现“三项制度”全面有效覆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深化廉政和作风建设。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和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有机衔接,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旗帜鲜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落实落细尽责豁免、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有效减轻基层负担。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一般性支出。
不断优化工作理念思路。坚持系统思维,树牢全局意识,强化全市“一盘棋”统筹力度。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着力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多算大账、长远账、综合账,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高效推进重点工作。坚持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事不避难、知重负重,增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意识,努力做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难事,干成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
各位代表,春风浩荡万象新,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忠诚尽职、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清远力量!
附件
名词解释
[1]省委“1310”具体部署:“1”是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3”是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是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
[2]“8+1”产业集群:绿色石化、汽车、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前沿新材料、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和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3]“百千万工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简称。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4]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等打造五个百亿级产值农业产业。
[5]“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6]“雁归计划”:吸纳大学生等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的市级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工程。
[7]“2+1”“3+1”主导产业:2-3个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加1个重点培育产业。大型产业园区实行“3+1”,小型产业园区实行“2+1”产业体系。
[8]“千兆城市”:城市在通信网络速度方面达到千兆级别,是数字新基建标志性工程。
[9]“三园”:广清产业园、广佛产业园、广德产业园。
[10]“四馆一中心”:图书馆、城市馆、博物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11]“三项工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和“南粤家政”。
[12]“一针一线”:市级纺织服装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13]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指抓好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建设。
[14]10项试验任务: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
[15]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和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16]“五边”“四旁”:“五边”是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四旁”是指水旁、路旁、村旁、宅旁。
[17]“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8]“三线一单”:三线是指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质量底线;一单是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9]工业产业“十百千”计划:推进形成一批十亿级项目、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集群。
[20]“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政府、院校、龙头企业三方联动,创新探索“龙头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企校“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训、共同评价、共同激励、共同管理”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1]“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2]双向“飞地经济”:飞地经济一般分为“正向飞地”和“反向飞地”两种模式。其中,“正向飞地”是指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一块经济飞地,形成飞出地“资本+技术+管理优势”与飞入地“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优势”的结合;“反向飞地”是指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一块科创飞地,形成飞出地“资源+政策优势”与飞入地“技术+人才优势”的结合。
[23]“三铁工程”:南部通地铁、中部通郊铁、北部通高铁,推动“交通补短、清远不远”。
[24]“圳品”:是深圳市为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而打造的一个高标准食品城市品牌。“圳品”标准体系涵盖了产品质量检测、环境检测、企业体系管理、产品溯源以及基地规模等方面。
[25]“一带一廊一区”:指北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文旅)廊道、湾区北生态文化旅游合作集聚区。
[26]低空经济: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27]“强师工程”:是清远市全体教师素养提升项目,每年市级财政提供1100万元的“强师工程”专项经费,组织开展培训等系列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28]“枫桥经验”: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
[29]“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30]“四下基层”:指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原文标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清远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文章来源:www.gdqy.gov.cn/gdqy/zxzx/tpxw/content/post_1826310.html